氮氧化物的排放多集中在火电厂和汽车尾气,而脱销则是控制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手段。目前,氮氧化物已逐渐成为一大酸性污染气体。
氮氧化物污染的危害
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人体的致毒作用,尤其是二氧化氮,可以引起支气管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
其二,对植物具有损害作用;其三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污染物;其四是与碳氢化合物共同作用可形成光化学烟雾;是参与臭氧层的破坏。
因此,控制和治理氮氧化物污染迫在眉睫,国内外的电力企业纷纷涉足其中。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烟气脱硝工艺,并取得了成果。但基本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由于脱销技术开发过程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大,导致脱硝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的经济效益难题。如何将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将成为该领域的主要课题。
效益转换面临难题
虽然,国内外已研究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烟气脱硝工艺,各有特色,并取得了成果。但基本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投资大、原料消耗高、操作费用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将成为今后氮氧化物防治技术的发展主流。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形成得到部门认可的完整的烟气脱硝经济评价规则,对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也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在企业中暂行的方式还比较粗略,即通过计算年费用和脱除每吨氮氧化物的费用来进行经济评价,其中年费用与动态投资额,年运行费,银行平均贷款利率等有关;而由年费用除以年数即可得脱除每吨氮氧化物的费用。
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对脱硝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并就排污费及贷款政策对脱硝费用的影响做出定量分析,可使烟气脱硝装置的投资,特别是脱硝技术开发更加合理。
脱销技术开发是一个多层次、涉及多学科的复杂过程工业系统开发过程,技术开发过程具有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大等特点,按照常规的技术开发模式,需要经过机理研究、小试、中试、工业示范,逐级放大,投入应用整个开发流程。
脱销技术开发过程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大,我国不少企业在烟气脱硝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已逐渐将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力学等技术分散应用于脱硝工程设计中,在程度上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难度。通过这些方式的探索,可逐步形成系统设计和运作方案,加快脱硝技术产业化的进程。